王紅陽院士*新《Hepatology》:瞄準肝細胞癌早期篩查與精準治療
來源:
|
作者:Hepatology
|
發布時間: 1303天前
|
800 次瀏覽
|
分享到:
肝細胞性肝癌(HCC)是世界范圍內癌癥相關死亡上升*快的疾病之一,因缺乏早期特異性生物標志物和治療靶點,導致HCC早期診斷率很低以及治療方法非常匱乏。國家肝癌科學中心、第二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的研究人員,通過系統性地對極早期肝癌(BCLC 0 期HCC)mRNA、circRNA和microRNA表達譜進行全基因組分析,揭示了HCC早期以circRNA為中心的非編碼RNAs調控網絡,*新文章在線發表在《Hepatology》雜志上。
肝細胞性肝癌(HCC)是世界范圍內癌癥相關死亡上升*快的疾病之一,因缺乏早期特異性生物標志物和治療靶點,導致HCC早期診斷率很低以及治療方法非常匱乏。國家肝癌科學中心、第二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的研究人員,通過系統性地對極早期肝癌(BCLC 0 期HCC)mRNA、circRNA和microRNA表達譜進行全基因組分析,揭示了HCC早期以circRNA為中心的非編碼RNAs調控網絡,*新文章在線發表在《Hepatology》雜志上。
肝細胞性肝癌(HCC)是世界范圍內癌癥相關死亡上升*快的疾病之一,因缺乏早期特異性生物標志物和治療靶點,導致HCC早期診斷率很低以及治療方法非常匱乏。國家肝癌科學中心、第二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的研究人員,通過系統性地對極早期肝癌(BCLC 0 期HCC)mRNA、circRNA和microRNA表達譜進行全基因組分析,揭示了HCC早期以circRNA為中心的非編碼RNAs調控網絡,*新文章在線發表在《Hepatology》雜志上。
王紅陽院士是該項研究的主要通訊作者,李亮副研究員是共同通訊作者,四位共同**作者分別是危晏平碩士、陳昕博士、梁馳碩士和凌妍博士。王紅陽院士長期從事腫瘤的基礎與臨床研究,對腫瘤的信號網絡調控、肝癌新分子標志物鑒定及應用等有重要建樹,在國際有影響的主流期刊發表論文200余篇。近五年申報發明專利28項,已獲授權12項(國際專利2項),主持研發的Glypican-3肝癌檢測診斷試劑盒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(CFDA)頒發的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,是我國**個以具有完全自主產權的單克隆抗體為基礎研發獲批的試劑盒。
共價閉合的環狀RNA(circRNA)曾被認為是一種異常的剪接副產物,隨著其功能的不斷挖掘,癌癥研究領域升起了一輪有關circRNA的新熱潮。
三分之二的HCC癌癥患者初次診斷即為晚期,此時有效治療的手段不多;目前關于肝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腫瘤晚期,有關HCC早期事件的解析仍是空白;考慮到癌癥不同階段的基因組學差異,直接以早期HCC為研究對象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。
這篇文章發現, Circ-CDYL在HCC早期出現特異性高表達,并顯著促進肝癌細胞惡性表型和增加EPCAM陽性肝腫瘤起始細胞的比例。Circ-CDYL通過同時扮演miR-892a和miR-328-3p的sponges(競爭性吸附miRNA),與mRNAs編碼的肝癌衍生生長因子(HDGF)和組織缺氧誘導因子天冬酰胺羥化酶(HIF1AN)相互作用。隨后同時激活PI3K-AKT-mTORC1/β-連環蛋白和NOTCH2途徑,促進效應蛋白桿狀病毒IAP重復蛋白5(BIRC5,又稱SURVIVIN)和MYC的表達。
*后,研究團隊證明結合Circ-CDYL干擾和傳統靶向PI3K和HIF1AN的酶抑制劑的治療方法顯著抑制了HCC腫瘤起始細胞樣特征和腫瘤生長。Circ-CDYL、HDGF以及HIF1AN聯合未來可以作為HCC早期監測和高危人群篩查的候選標志物,其早期診斷的效率高于AFP。
這項新研究不僅揭示了以circRNA為中心的非編碼RNAs調控網絡在早期肝癌中的作用及機制,而且提出了早期HCC監測和高危人群篩查的可行策略,為肝癌的精準治療提供了新的靶點。